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I saw something, 2009-11-25



我看見些東西,
I saw something.

並無特異之處,不過重要非常。
Just a very little trick, but it's so, so important.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Somewhere II. 2009-11-14


series somewhere, 2009


有時你路過,看見其實不在那地的氣息;有時又會看見,那些確實在當地的
, about nowhere and somewhere.

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Somewhere. 2009-10-24



series somewhere, 2009

有時你路過,看見其實不在那地的氣息;有時又會看見,那些確實在當地的
, about nowhere and somewhere.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To Alex and Harmony, 2009-10-05



To Alex and Harmony, with best wishes :)

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生活一點. 2009-09-26



有時就該生活。
Life is _____.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I saw something one day., 2009-09-10



2009


我看見些東西,興奮得跳起。
I saw something.

並無特異之處,不過重要非常。
Just a very little trick, but it's so, so important.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活化。2009-09-06





Sunday Ming Pao 20090906
我決定自資一盤水,活生生地活化香港之寶黑臉琵鷺。


about perspectives., 2009-09-06


2009

我不斷擁有更多,

Pleased that I own.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我們都在追尋甚麼 2009-09-02



我問我們在追尋甚麼;影像告訴我,原來從沒有追尋這回事。
The image itself tells.

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Nowhere., 2009-08-31


2009, nowhere.


我開始接受一點點的不完美,
當那視界是處於不能改變的空間當中。

去尋求完美是理所當然,然而理性的框線卻讓人文消退;
我留下一小個焦點,讓你看見我確切的存在。

2009年8月19日 星期三

Nowhere., 2009-08-19




假如我在
What if I was in

我在。
I am actually in.





我總是在看,在看
看到一些透明的風景,散為一塊一塊;
看到散落的建築,大力聚合。

又或者,風景各安其位,輕輕在浮。

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2009年8月6日 星期四

May be something new again., 2009-08-06




或許再來一點新的概念?
May be something new again?

偶爾一個角落。 2009-08-06




假如我在
What if I was in

我在。
I am actually in.




其實我已經有夠久沒在這裡說話。
那大概是因為到達了一個點,一個予欲無言的點。

那個讓荒木經惟總在說著不著邊際的話的點。
我就是攝影機,攝影機就是我;紙、筆、顏料、碗裡吃剩一半的飯、性愛、菲林、黑色可口可樂、Mcdonald 早餐、雨水和電視機、黑色的空氣,和畫到一半的設計圖,都一樣。


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

Nowhere., 2009-07-26






假如我在
What if I was in

我在。
I am actually in.


2009-09-06 p.s.: 看這裡,終於發現那天這幀照片的不協調感來自哪裡。

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 2009-07-20



我看天空,看天空;今天的天空如昔深沉。
這當下,你說我當該如何。

我說我願回到往昔,空明自在;
或是往前跑去,沉溺。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

"nothing on photography series" 2009-07-13



Nothing on photography series
東西不在攝影裡面 系列


Photography, real, surreal, aesthetic, lies, the truth, ideologies; pixels.
攝影、現實、超現實、美感、謊話、真相、意識型態;像素點。
Nothing on, everything on.
都沒有在,都在。




The project was started to have a stage summarized,
now's time to have this series of works ended.

To see the series of works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是在生活當中。2009-07-09



好些東西都在生活當中,人皆有之;
而那些都並不稀奇,卻獨一無二。



不論價值

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lyrics., 2009-07-02





something more behind the Form of the Good.

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Nowhere., 2009-06-29










假如我在
What if I was in

我在。
I am actually in.

2009年6月24日 星期三

Nowhere., 2009-06-24












假如我在
What if I was in

我在。
I am actually in.

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nothing on photography series, 2009-5-30


Untitled, I.
C-print, 24"x12" inches
2009



Nothing on photography series
東西不在攝影裡面 系列

Photography, real, surreal, aesthetic, lies, the truth, ideologies; pixels.
攝影、現實、超現實、美感、謊話、真相、意識型態;像素點。
Nothing on, everything on.
都沒有在,都在。

nothing on photography series, II 2009-6-9



Untitled, ii.
C-print, 12"x12" inches
2009



Nothing on photography series
東西不在攝影裡面 系列

Photography, real, surreal, aesthetic, lies, the truth, ideologies; pixels.
攝影、現實、超現實、美感、謊話、真相、意識型態;像素點。
Nothing on, everything on.
都沒有在,都在。

nothing on photography series, III 2009-6-21


Untitled, III.
C-print, 18"x12" inches
2009



Nothing on photography series
東西不在攝影裡面 系列

Photography, real, surreal, aesthetic, lies, the truth, ideologies; pixels.
攝影、現實、超現實、美感、謊話、真相、意識型態;像素點。
Nothing on, everything on.
都沒有在,都在。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life, 2009-06-16


working@studio, 20090426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香港再出發宣言〉、〈七一我們實上街〉 2009-06-15

今天看見《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發起並於本港各大報章刊登的〈香港再出發宣言〉,心當下一寒。

我們怎能不發聲。湊巧,早前兩天淋浴時得些片詞斷句,就組合一起。

〈七一我們實上街〉ver.I 090614

七一我們實上街
去話俾你地知你有幾不該
七一我們實上街
我地 唔需要 接受和諧

一個禽流感 就做大龍鳳
全球經濟差 又話U grad 係要捱窮

七一我們實上街
去話俾你地知你有幾不該
七一我們實上街
我地 唔需要 接受和諧

和諧經濟 其實係溫水煮蛙
比港英 既非政治化仲要可怕
色情資訊 要大力過濾
怕連政治新聞 都努力排除

七一我們實上街
去話俾你地知你有幾不該
七一我們實上街
我地 唔需要 接受和諧

我地都拒絕 被政治活埋



----
其實我唔識音樂。自己唱個 demo 又覺得好難聽。
好啦,但係我要。

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Silent., 2009-06-10


Silent.
2009



something more behind the Form of the Good.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about Henri Cartier Bresson, I. 2009-06-04

段落擇自 Honors Project: Documentation of "nothing on photogrpahy series"

「視界」(perspective of a person) 和「畫面選擇」(cropping)

紀實攝影巨匠布列松 Henri Cartier Bresson,其照片的「決定性的瞬間」(the decicive moment) 給與布列松的作品巨大價值。雖然布列松為著名紀實攝影師,然而其最著名的作品均無重大歷史事件/時刻/地點作背景,而多只以城市空間、遠景人物和瞬間構圖佈局為主,其最有價值之處實在於布列松個人的獨特視界(personal perspective) 和其呈現感知的強度 (strength of representation)。


“Hyères, France” Henri Cartier Bresson, 1932.


上面一張是布列松於1932年拍於法國的一張照片,被視為布列松的經典作品之一。畫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騎車的人,然而這騎車的人於此照片中的價值,卻僅為一個視覺引入點。此照片出色之處不在於布列松把握到騎車的人通過欄杆的時機按下快門;而在於拍攝者百份一秒拍攝的那個瞬間所處理了的拍攝角度和欄杆、道路和牆壁等空間擺佈等等眾多的畫面完素。讀此張照片的時候,是完全可以想像到布烈松站在梯上手持相機的角度和按下快門的時刻,作者透過攝影完美的將那一刻鐘下自己的視界傳遞了給觀眾,而那個視角只要往上往下,或往左往右移個半吋,此照片就再不能有此種逼力。


待續。

2009年5月29日 星期五

"Ferry Pier, Tsim Sha Tusi, 1655." 2009-05-29


Ferry Pier, Tsim Sha Tusi, 1655.
2009



請讓我看見靈魂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讓我回到生命裡。 2009-05-28


Lunch hour w/ leisure, in the memory.

看了幾本書,幾套電影;
和幾個朋友閒聊,又吃過好味的快餐和精細的晚飯,
在巴士上思考過。


我想到那一本書,那人在說過的;我看見我親愛的的生命。

其實,價值一直在生命裡面,我早應該回到生活裡去。
而當你擁有,便不用懼怕。

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攝影作品的價值在哪裡。2009-05-22


Shenzhen Baoan Internation Airport, 1420.

到底攝影作品的價值在哪裡?
假若攝影作品的價值存在於拍攝者裡面,那作品的價值就全不在形式本身。

確實方程式式的媒介本質令形式在攝影上的價值幾降於零;形式只剩下作為闡述視野的合適 medium option 的同時,強力的衝擊卻太過易於 pack up 導致生態失衡。

問題不存在於影像氾濫裡面,而存在於方程式式的媒介本質之上。


其他藝術媒介同樣有類似的問題,可是攝影的視野直接性和形式 accessibility上的極端令其矛盾更為突出。而其形式價值低落和攝影的可複製性,又讓攝影藝術面對更大困難。

2009年5月15日 星期五

"a documentary shot of 'FUNG YU PAIO YAO AI GUO SHI', a show regarding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of 1989." 2009-05-14



"a documentary shot of 'FUNG YU PIAO YAO AI GUO SHI', a show regarding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of 1989."
2009

C-print, 21" x 33"


最重要的,其實不在展覽作品裡面。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風雨飄搖愛國時〉 2009-05-13



策展人:李俊峰

參展藝術家:花苑,陳素珊,蔡志厚,許維強,江耀榮,林愷倩,劉明進,羅玉梅,羅至傑,吳鋋灝,Pep!+鄭家樺+鄭家榆,Start from zero,鄧國騫,湯舜,蔡嘉宏

日期:5月16日至6月14日

時間:逢星期二至日,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地點: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2號單位 藝術公社

開幕:5月16日(六),下午4:30
藝術家研討會 : 同日,下午5:30
策展人導賞 : 6月7日(日),下午4:30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about photography,有關攝影。2009-05-06


Upper Lascar Rd., 1512.
2009

今天晚上,跟一位朋友談到有關 Photography 的事情,
談到了 "the decisive moment" 決定性的瞬間;和 「99%的觀景器」(我稱之為"perspective") 的話題,
並就此引述到 Hanri Cartier Bresson 和 Eugene Atget 兩個 photography master 的照片。
其實那是在藝術框架以內,好純綷有關攝影媒介中所達境地的討論。


最近的一件給自己的 honors project 當中,我正在處理有關攝影媒介的限制和所達深度的問題,而 "the decisive moment" 和 "perspective of photographer" 正是攝影裡面所最難處理好的。蓋因除去了以理性和方程式的處理過來的影像以後,剩下價值的就是從拍攝者的感知而來。

一幀討人歡喜的照片可以只來自100%的理性和方程式處理,然而那亦意味著你做得到,別人亦能一般的做的;然而縱使你與 Hanri Cartier Bresson 或 Eugene Atget 站在同一時空同一位置,卻永不可能拍得他們的獨到視野,這正是 "the decisive moment" 和 "perspective of photographer" 的價值所在。倒是,你學會了 Ansel Adams 的超凡攝影技巧及耐性,卻也許能夠拍出90% 同樣感覺。

假如「大巧若拙」是 Ansel Adams,
那 Bresson 和 Atget 就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其分別,在於「若拙」,與「真拙」。


其實在影像氾濫的世代,觀眾眼睛仍在;倒是拿著相機的我們被阻檔著視野而已。

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to my dearest friends:



今天晚上,準備 P-at-Riot 將近有關六四展覽的作品時偶而看到這個,我拍成照片。

送給浸會大學社會學系和視覺藝術院,我親愛的同學們;
一直熱心從事藝術的好朋友們;
和今天北京中央美院內,的同學。

共勉之。



------
又,這是今年四月,
於北京798 藝術區看見的,一個已完結的年輕藝術家的展覽,正在清拆;
那時隨手拍下,語境竟一矢中的。

痛心。

又,我願火焰不滅。

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Form of the Good III", as work VI 2009-04-28



Form of the Good, III
2009
photo print , 24"x 24"





well, I don't know.

我們的大學生。 2008-04-2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US6ttbpUt8&eurl=http%3A%2F%2Fhkgal-today.blogspot.com%2F&feature=player_embedded

以下謹為本人立場,不喜請插。

件事睇到今日,我想講少少野。
陳一諤絕對係笨柒加戇居,然而其他同學更加可怕。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其知也無涯,殊不敢言知;
然而,不知而裝作知,與不知卻以為自己知,是有天壤雲泥
之別的。
抗爭、熱情乃年輕所當然者,然,裡面乃有高下之分,有目者自見之。
Youtube 這段片,我幾掩面不欲見。

「道德高地」,關鍵者乃「高地」,而非「道德」。
我看見的,已非道德和價值觀的討論,而是道德旗號下面的霸權,和群眾意識型態的麻目。
意識形態強者愈強,弱者愈弱乃定律。強者不自知其權力(power),哪怕那意識是甚麼道德真理,皆為可怖的暴力。

反對霸權和無恥之時,卻不期行使暴力而不自知,當慎之,慎之...


嘿,我想起 〈I am not there〉裡面,扮演 Bob Dylan 的 Cate Blanchett 一句對白:"There is no left wing, there is no right wing, there is only up wing and low wing."

嘿嘿,太到肉了吧。


還有,有關影像的權力(power),也暫按下了。嘿。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春夜偶感 2009-04-06

近日嘗讀《詩》,讀老莊。
觀古人之風,不勝自喜,超乎臨名畫真跡、樂隊現場;
又嘗日議宗哲於同事之間,更堅所悟之道。

老子曰:曲則全/枉則直/漥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又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實非止乎無為也!實則大道陰陽,既充且盈。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卻又有道剛不可久,柔不可守。

既得充盈之氣,自當悠悠上進,不墮其德。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之說,乃沛沛洋洋。


復讀《詩》,其民樸之風實為人文之本!
觀唐詩拘於格律、元曲略為放任,宋詞為稍近《詩》意者也。

唯讀李太白〈蜀道難〉,嘆為觀止耳。
有道強極辱,銳則折,獨李太白〈蜀道難〉強極不辱,銳極不折,鋒芒不利,深得充盈之道,讀得人心花怒放。

〈蜀道難〉 李白

噫吁戲 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 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 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 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 然後天梯石棧方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下有衝波逆折之迴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 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 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 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 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 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 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 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 嗟爾遠道之人 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 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 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 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 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 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側身西望常咨嗟



咱為藝術者,到此該當何如?

又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乎美者,原俱為虛無矣。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Pinhole photography project: Hong Hong Tourist spots, I 2009-03-30




Golden Bauhinia Square & Temple Street, I
金紫荊廣場與廟街,之一
2009

(@30"x24" optimum)

Pinhole photography project: Hong Hong Tourist spots, II 2009-03-30




Golden Bauhinia Square & Temple Street, II

金紫荊廣場與廟街,之二
2009

(@30"x24" optimum)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時間、瞬間,和價值。 2009-03-27


moment on the earth, I

我猶豫過有關時間的問題。
瞬間的眼界缺乏浸淫的經營,研磨的關系卻又失卻了媒介的本義。
價值失落,兩者一直在模糊的矛盾。

忽地醒悟,當該用其所用。
感知本出同源,再展現卻應當各有其道。
價值在於充份展示本質,和作者適當的選擇;時間,亦自當在其中。

竟這麼簡單的道理;那是媒介本質的問題。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維港五年 家好月圓》,這一代。 2009-03-24




Harbour Records
5th Anniversary Concert
《維港五年 家好月圓》演唱會
Sat 21 March 09, 10:30pm
@Fringe Callery


一點現實和自由之間的抗爭。
強風中的一點火焰,
正是當代年青人的寫照一角。

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Life. 2009-03-18

有時候會想,我們到底在追求甚麼,
是不是,把甚麼都拋掉也無不可。

假若世界真是恆古悠存,人類閃爍的生命正是銀河裡的星星;
要麼選擇暗淡無光,要麼燃燒發亮。

又或許,其間有個空間,可以平靜的溫暖閃亮。

2009年3月14日 星期六

Art, Photography, and Me, II. 2009-03-14


Western Market, 1012.

有一點,連我自己都好害怕。
對於創作是致命的,因而我只好往更裡面去跑;
途中一刻鬆懈,又讓自己見到了這可怕的畫面。

加上包裝,山雞都可以變鳳凰。

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

閃亮的生活:朱德華攝影展覽 2009-03-12



閃亮的生活:朱德華攝影展覽
Flashes of Life: The Photography of Almond Chu


不知道〈閃亮的生活〉這個名字是誰的意思,裡面大概有個小小的玩笑。

朱的攝影/沖晒技術、於攝影媒介處理上的成熟是不容置疑。然參觀朱德華的回顧展覽,觀看作品時不免對作品的年份多加注意。九十年代初/中期的概念攝影作品,確含平實中的閃亮。以鏡像對稱展示的半身人像,和那幅裁去頭部的身軀截影,正是深藏於和厚之間的閃亮。然而在時間線上看見漸漸枯萎的意念,展覽名稱又不自覺的不停跑進腦海去。 

卻不知那是作者自己有意,還是巧合得出的一點諷刺了。


----------
另,看罷是次展覽,另有一些申延思考。
commercial photographers and art photography. 當下藝術範疇下的攝影媒體,是被/正在被如何建構了?

又另,我是看過劉清平有關是次展覽的網誌,和之中梁志和及另一位朋友的回應,才看是次展覽的。回來才覺,那個小玩笑是開得真的到位。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我們的地方,我們的時間 II。2009-03-08


In August, 2008
翻看舊日底片,發現原來今日我們都可以在水上走路。
驀地惶恐,我們那天都憑弔過,明日是不是就此以之為常?

<每日一禁果> 
曲:劉以達/黃耀明 詞:黃偉文 編:達明一派

園林內有個人 常常問我要什麼 根本選擇不多 每日都只有蘋果 
人人話我太傻 完全沒有顧後果 
偏偏選擇芒果 我問芒果有毒麼

別人那一個 並沒什麼吸引我  是牛頓 自己想太多 
別人看不過 落力用心感化我
食蘋果 讓芒果遠離我

葡提下有個人 言談類似哲學科
說青春好像生果 種什麼得到什麼
旁人望見幼苗 連忙問我種什麼
假使不是一夥 我就等於怪物麼

別人那一個 並沒什麼吸引我 是牛頓 自己想太多 
別人看不過 落力用心感化我
食蘋果 讓醫生遠離我

檸檬 西瓜也是禁果
橙 石榴受到折磨 提子 香蕉控罪更多 都不妥


歌曲雖常放,然只怕麻木而不自知了。

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東風夜放花千樹。 2009-03-06


<青玉案>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看罷展覽回來,
靜坐案前,腦海忽地浮現稼軒詞,連忙記下。

好單純的感覺,並僅此而已。




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Form of the Good, II",as work V。 2009-03-06



Form of the Good, II
2009
photo print , 24"x 24"



everything keeps going.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我願飛去如浮雲。



我願飛去如浮雲。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Return Transit", @HKBU AVA 2009-03-04



Exhibition
2 – 13 March, 2009

Students showcase their artworks which were exhibited at Yada-Gallery Nagoya, Japan in December 2008.
In October 2008, a group of twelve Japanese students and two professors from Nagoya Zokei University (NZU), Japan visited the Academy of Visual Arts (AVA) to show their art-pieces in the exhibition Transit NGO<->HKG at AVA Gallery. In return, a group of fourteen AVA Hong Kong students and a professor visited Nagoya in December 2008 and joined their Japanese counterparts in an answering exhibition at Yada-Gallery Nagoya. As some of the pieces shown in Japan were produced specifically for that show and haven’t been seen in Hong Kong before, AVA now proudly presents “Return Transit” exhibition at the AVA Gallery.

In opposite to common belief, fine art is not without function, as the aim of any artist is surely to communicate some messages to the audience, to other artists or to the general public. In some ideal moments, art can even generate communication beyond its content and results in a sort of (visual) language beyond the traditional spoken word. One such moment has been Transit NGO<->HKG.The Transit-series of Nagoya Zokei University has been in place for several years, partnering NZU-students with other students from various places in the world. While all of these previous exchanges were exciting experiences and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meanings and value, Transit NGO<->HKG was one of the series that managed best to establish such kind of art-language. The reason behind maybe because the AVA is the first Asian institution invited by NZU to be a partner in the exchange in 2008. It maybe also because the right people simply met their right counterparts, or Transit has matured and is ready for such kind of thing to happen, or maybe simply the art was right.

Unlike many other student exchange exhibitions, in which the works from the participating schools are merely exhibited together but not necessarily correspond, the art-pieces in Transit NGO<->HKG did entered a conversation, correlated and balanced each other. On a personal level, this was matched by the seemingly instant connection made between Japanese and Chinese students despite the expectabl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culture and personal background.

On Show at:
AVA Gallery
Academy of Visual Arts
51 Kwun Tong Road, Kowloon



今天去看了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內的一個小展覽,
不是甚麼大型製作,甚至不是要滿足課程內容的作品。

那是自由的、沒有框框的,愉快的作業;在學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