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界」(perspective of a person) 和「畫面選擇」(cropping)
紀實攝影巨匠布列松 Henri Cartier Bresson,其照片的「決定性的瞬間」(the decicive moment) 給與布列松的作品巨大價值。雖然布列松為著名紀實攝影師,然而其最著名的作品均無重大歷史事件/時刻/地點作背景,而多只以城市空間、遠景人物和瞬間構圖佈局為主,其最有價值之處實在於布列松個人的獨特視界(personal perspective) 和其呈現感知的強度 (strength of representation)。

“Hyères, France” Henri Cartier Bresson, 1932.
上面一張是布列松於1932年拍於法國的一張照片,被視為布列松的經典作品之一。畫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騎車的人,然而這騎車的人於此照片中的價值,卻僅為一個視覺引入點。此照片出色之處不在於布列松把握到騎車的人通過欄杆的時機按下快門;而在於拍攝者百份一秒拍攝的那個瞬間所處理了的拍攝角度和欄杆、道路和牆壁等空間擺佈等等眾多的畫面完素。讀此張照片的時候,是完全可以想像到布烈松站在梯上手持相機的角度和按下快門的時刻,作者透過攝影完美的將那一刻鐘下自己的視界傳遞了給觀眾,而那個視角只要往上往下,或往左往右移個半吋,此照片就再不能有此種逼力。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